中国足球的未来,藏在这些“小将”里?
最近,一则消息在足球圈内悄然流传,却让我心潮澎湃:中国U16男足正在沈阳集训,备战“和平杯“。
其中,邝兆镭、南子勋、周雨诺、顾博宇,以及万项,这5名队员都出自“中国足球小将”项目,这背后,是董路8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。
“中国足球小将”,这个名字你可能不陌生。
它由前媒体人董路创办,致力于为中国足球培养后备人才。
这批2009年龄段的球员,如今已崭露头角,有的成为北京U16全运队主力,有的选择出国踢球,还有的进入国少队,为国征战。
邝兆镭,绝对是“中国足球小将”的佼佼者。
这位5岁就开始踢球的天才少年,如今已在西班牙留洋两年,效力于“小巴萨”达姆俱乐部。

更让人惊喜的是,他接到了中超球队大连英博的试训邀请,成为“小将”中首位获此殊荣的球员。
他的足球之路,如同无数怀揣梦想的家庭缩影,父母倾尽所有,只为支撑孩子的足球梦。
2023年,邝兆镭踏上留洋之旅,董路始终与他及其家人保持密切联系,提供全方位的帮助。
同样来自“中国足球小将”的刘凯源,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。
今年6月1日,他正式签约西甲比利亚雷亚尔俱乐部梯队,成为首位登陆西甲的“10后”中国球员。
去年4月,他开启留洋生涯,在2024-2025赛季西班牙加泰罗尼亚U16优选联赛中,出场26次打入13球。
邝兆镭和刘凯源,堪称“中国足球小将”人才输出的成功范本。

目前,还有10名“小将”在西班牙接受训练,他们是“留洋的中国足球小将”,背后是十几个家庭的义无反顾和董路的倾力支持。
更令人感动的是,“中国足球小将”是完全免费的。
董路不给小球员家庭增加经济负担,不签约,不限制孩子们的自由身。
他用社会赞助和自己的积蓄维持项目运转,只为帮助更多有足球天赋的孩子。
2017年8月,董路创办“中国足球小将”,招收了20余名2009年龄段的足球少年。
起初,小将们采取飞行集训的方式,赛后再回到各地。
2019年,项目与清华附中合作,解决了孩子们的学籍问题,小将们得以集中在北京训练。
董路还会请来前国脚或职业球员指导,言传身教。

“这些孩子大多出自一般家庭,免费实际上也是对其家庭的一种帮助。”董路说。
“至于他们成才后如果想签经纪人,只要打声招呼就没问题,我肯定开绿灯。”
目前,“中国足球小将”共有12个孩子在西班牙接受训练。
董路聘请专人负责孩子们在巴塞罗那的生活,还会请人追踪球员训练,及时沟通。
“我们设置了进球奖、助攻奖之类的,相当于给这些在西班牙踢球的孩子发补贴。”
“我们还有一个‘爱心联盟’,拥有铁杆球迷300多人,他们也会自发地捐一些钱。”
“可以说,无论走到哪里,‘中国足球小将’都是个大家庭,每个人都在为早日出人才而努力。”
“中国足球小将”坚持走国际化道路,通过大量国际比赛提升球技和实战能力。

“我们去过意大利、德国、英国、西班牙、荷兰等足球发达国家,09小将们踢了100多场国际比赛。”
“包括战平巴萨,赢河床、马竞、多特蒙德、利物浦等欧美顶级俱乐部梯队,也赢过日韩职业俱乐部梯队。”
“以赛代练一直是足球小将的优势所在,我们更强调的是实战。”董路介绍道。
董路剪辑了大量的比赛视频,实时给小将们进行讲解和分析。
“我们没有大纲,就是让孩子们先去看高水平的比赛,而不是先听我讲。”
“他们通过看就能模仿,有了印象之后再给他讲,然后再实践一遍,他掌握得就更快一些。”
“这些孩子自身都具备一定的天赋,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带他们接触先进的理念,让他们一点点领悟。”

新媒体时代,董路也让“中国足球小将”的影响力不断扩大。
今年5月,他尝试了一次付费线上观赛直播,中国足球小将2009/2010队和沙特国少队的比赛,卖了27000多张门票。
“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,其实我们之前在国内踢一场比赛时,还创造过同时有12万人在线免费观看的纪录。”
“小将”将一部分直播收益给球员们发放了奖金。
如今,“中国足球小将”已经走到了第八个年头。
董路还创立了“2034杯”全国小学生足球大会(U12),到今年即将举办第五届,从第一届的300多支队伍到现在的1000多支。
董路坦言,当初只想投身青训,为中国足球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成立一家俱乐部,为回流的留洋球员搭建通往职业的平台。”

“试想,我们如果有自己的俱乐部,又有2034杯比赛,还有青训梯队和海外留洋项目,再加上周边和文化产品的开发……”
“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闭环了。通过比赛去发现球员,通过外战去培养球员,通过留洋去锤炼他们,向更高的舞台发起冲击。”
“到时候我们想找一个没有足球队的城市,在那里建立俱乐部训练基地,拥有自己的竞训、运营模式和球迷群体,还要有自己的传播方式。”
对于足球小将梯队,董路说肯定要坚持海外拉练的模式。
“中国足球小将”走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道路。
它得到了很多社会人士的帮助,也受到了很多足球少年家庭的追随。
它的价值,就留给时间去给出答案吧。
发表回复